菲律宾政坛暗流涌动,一场围绕副总统莎拉·杜特尔特弹劾案的权力风暴,正以肉眼可见的态势逼近2025年7月。这场风暴的核心,是最高法院与参议院之间对于弹劾程序主导权的激烈争夺,背后则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利益角逐。
故事的脉络要从2022年大选说起。当时,小马科斯与莎拉联手赢得了总统和副总统的职位,然而,原本紧密的选举联盟,在权力面前却逐渐显现出裂痕,最终演变为2025年摆在明面上的“家族大战”。小马科斯阵营推动弹劾,意图削弱杜特尔特家族在地方的影响力,提前为2028年总统大选布局,其根本目的是切断杜特尔特家族与军方、地方派系的联系。莎拉则凭借南部铁票、地方军警资源以及其父罗德里戈·杜特尔特的政治遗产,试图抵挡这场政治危机。一旦弹劾成功,马科斯家族便可顺势接管地方资源,可谓一举两得。
众议院刚宣布弹劾程序“合宪”,最高法院便紧随其后,于7月8日向众议院发出了措辞严厉的通知,要求在十日内就前三次弹劾投诉的审批节点、秘书长是否越权、议员是否充分知情以及议程流程是否合规等关键问题做出详细解释。这一系列问题看似围绕程序,实则直指弹劾案的要害。最高法院此举,实际上是在利用宪法第11条“解释弹劾程序”的权力,干预立法程序,明面上维护程序正义,实则为杜特尔特家族提供了一线生机。毕竟,如果前三次弹劾被认定为程序不合规,那么第四次弹劾便可能因违宪而失效,莎拉便有机会全身而退。
展开剩余75%与此同时,参议院也在这场政治游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6月10日,参议院以18:5的投票结果将弹劾案退回众议院,并要求其“自证未违宪”。这一举动表面上是走流程,实则运用了“拖字诀”,试图将弹劾案拖延至7月28日新国会开幕,届时,未审结的弹劾案将自动作废。参议长埃斯库德罗虽公开表示中立,但其精准把控节奏的举动,却暗示着参议院的真实意图。问题在于,参议院真的敢一直拖下去吗?中期选举后,杜特尔特阵营在参议院巩固了9张铁杆票,这意味着弹劾案在参议院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难道马科斯家族对此就束手无策吗?
这场弹劾大战的核心,在于司法权和立法权的正面交锋。在菲律宾的“权力双轨制”下,参议院有权“定罪”,而最高法院则有权审查程序是否合法。两个机关各自掌握着关键筹码,谁也无法一锤定音。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防止权力过于集中,但同时也为政治斗争留下了空间。最高法院的介入,看似为政治斗争披上了一层“程序正义”的外衣,实则反映了司法体系的自保需求。谁也不想沦为马科斯家族的工具,这种自保逻辑在菲律宾政治史上屡见不鲜。
值得注意的是,菲律宾正处于中美博弈的漩涡之中。马科斯政府对华关系冷淡,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,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。弹劾案的持续发酵,无疑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动荡,导致外资犹豫,拖慢制造业升级的步伐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马科斯家族敢不权衡利弊吗?另一方面,杜特尔特家族掌握着地方基建资源,如果弹劾案被最高法院驳回,莎拉阵营便可继续稳固地方势力,继续参与菲律宾“政府给企业撑腰”的分蛋糕游戏。
那么,这场弹劾案最终会走向何方?
一种可能是,参议院将弹劾案拖延至新国会开幕,使之自动失效,从而维持司法权威和政治平衡。然而,这种“两头不落空”的局面,是否能够长久维持?如果马科斯家族选择政治交易,例如以“暂停弹劾”换取杜特尔特家族的支持,以换取南部地方选票,从而对抗对华贸易困局,这种幕后操作又能够持续多久?另一种可能是,弹劾案被最高法院直接判处“死刑”,莎拉全身而退,杜特尔特家族是否还有机会在2028年副总统甚至总统大选中卷土重来?
更极端的情况是,如果参议院阵营突然倒戈,例如马科斯的姐姐伊梅突然反水,导致关键票数发生变化,莎拉是否真的会被赶下台?
目前看来,最有可能的结局是最高法院放行程序,参议院否决定罪,各方各取所需,司法权威和政治平衡得以勉强维持。然而,这种妥协在下一次权力斗争中是否还能奏效?
总之,菲律宾政坛的这场“双轨制”博弈,程序只是表象,真正的核心在于谁能够掌控2028年之前的国家资源和政策分配。在司法和立法的权力天平上,任何一方的让步都可能导致局势的瞬间倾斜。正如2011年最高法院曾直接叫停前总统阿罗约的弹劾案一样,历史是否会重演?
莎拉团队的回应掷地有声,称弹劾法庭的传票不过是“废纸一张”。这份强硬的底气,究竟源于对司法程序的信任,还是背后暗藏的政治交易?马科斯家族是否会在最后时刻改变策略,与杜特尔特阵营达成某种协议,甚至联手对外博弈、内部暂时休战?
当最高法院的“笔”对上参议院的“锤”,这场权力暗战,绝非仅仅依靠程序正义就能草草收场。菲律宾政治斗争,从来都不只是投票那么简单。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,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年菲律宾的政治格局和资源分配,值得我们拭目以待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股票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